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近年来,中国债券市场信用事件显著增加:2016年共有34家企业违约,涉及债券80只,金额超过418亿元,违约只数和金额较2015年猛增247%231%;而在2014年,仅有4家企业违约,涉及债券6只,金额13.4亿元。可见,债券违约已常态化,且呈现如下四个显著特征:

第一,各行业信用分化加大。具体看,易发生信用风险的行业具有如下特征:一是行业具有强周期性,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,典型的有化工、设备制造等;二是以钢铁、煤炭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;三是集中在大宗商品、贸易等领域,商品销售价格曾大幅下降,导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减少,经营陷入困境。

第二,从企业属性看,信用风险逐渐由民企向地方国企甚至中央国企传导。2014年及以前,没有发生过国企违约,连地方国企也没有。2015年有5家国企违约,2016年大幅增至13家。

第三,违约的债券类型已基本做到全覆盖。2016年,中票(MTN)、超级短期融资券(SCP)和私募品种的违约次数较2015年均显著增加,而短期融资券(CP)首次发生违约。自此,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债券覆盖到所有主要品种。

第四,违约债券发行人所属区域猛增。2016年,发生债券违约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8个,较2015年增加一倍;其中新增信用违约的省级行政单位共7个,包括辽宁、江苏、湖北、内蒙、山西、浙江和甘肃,扩散区域大幅增加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占军随记

占军随记

1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高占军,哈佛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。经济学博士,金融学博士后。 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。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。三峡集团顾问。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,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。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