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率的拐点
占军随记 | 2016年12月19日
债券市场明年还要再跌,收益率极可能再创新高。而短期的走势,则更多取决于杠杆资金出逃的压力。 当前被广泛使用的衡量债市杠杆率的指标,因漏掉了很多关键信息,具有很强的误导性。 如今市场强势震荡,杠杆资金如同小池塘里游进的一群大鱼,很容易掀起波澜,激起巨浪,并造成资金链的断裂,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。 历史上,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债市“十二月效应”,即在每年的12月份,债券市场一般都会上涨,或至少十分稳定。
杠杆率的三重维度
占军随记 | 2016年12月12日
中国有不容忽视的债务问题,但不会发生债务危机。去杠杆不等于降杠杆。部门内部的债务可以抵消,但风险不能因此被屏蔽。杠杆可以转换,也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
反思负利率
占军随记 | 2016年12月05日
全球债务高启而经济仍步履蹒跚,利率虽低但企业并未踊跃投资,货币宽松力度空前然通缩难以缓解。突破禁区且持续经年的负利率政策,无疑正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走钢丝
利率双重悖离的意味
占军随记 | 2016年11月14日
在中国金融史上,尤其是近几年,利率出现反常的现象时有发生。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率出现双重悖离的情况,则极为罕见,而这,偏偏在2016年发生了。 利率的双重悖离终究会被纠正,它只来自两种可能:债券收益率上行,或者货币市场利率下行。显然,货币市场利率易上难下。 今年二季度债市出现一波强震,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。在当前利率双重悖离、掉期利率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、通胀因素重新纳入视野,以及货币政策强化去金融
如何控制收益率曲线?
占军随记 | 2016年10月10日
勇于创新不是日本央行(BOJ)的唯一“优点”——它还以擅长制造意外著称。比如,2014年10月,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,BOJ宣布将国债购买规模扩大30万亿日元,震惊全球,导致日本股市大涨8%,日元狂跌。在其2016年1月实施负利率之前不久,对此还明确否认。随后的9月21日,不但未如市场预期进一步降低利率或扩大购买计划,还信誓旦旦地推出了“收益率曲线控制”的全新举措,短短几年的时间,实现了货币政策操作
为何美国未实施负利率?
占军随记 | 2016年08月29日
若实施负利率,美联储需要放弃其长期以来执行的基准利率,即联邦基金利率(FFR)。这么重大的决定,很难轻易做出,尤其是当身处危机漩涡如履薄冰之时
货币政策的禁区
占军随记 | 2016年07月25日
货币融资常被比喻为一剂危险的药品,少量服用可治病,过度使用能丧命,得把药锁起来并扔掉钥匙。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涉此禁地,均谨慎异常
去杠杆的效果
占军随记 | 2016年06月13日
杠杆率高,如果投资报酬率高,就不是太大的问题;但若投资报酬率低,就需要警惕了。所以,在讨论杠杆率时,不能避而不谈效率
第三轮信用重估
占军随记 | 2016年05月31日
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正处于15年来第三轮信用重估的关键时期,此过程尚未结束。最近债市出现调整,收益率上行,信用利差呈分化式攀升,是对此前债市泡沫所做的一次必要修正。 中国的债务问题、进而中国的债券市场,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日渐抬升的杠杆率,较为宽松的货币、信贷条件,已不再能拉动同等效率的经济增长。沉重的债务负担,持续下滑的盈利能力,过剩的产能,以及疲弱的全球经济和贸易,使部分企业的经营环境极为艰难
全球债市重塑
占军随记 | 2016年05月26日
讨论全球债市格局大变动中亚洲的角色有什么变化,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:第一,在欧债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之后,亚洲债券市场的地位是加强了,还是削弱了?第二,本轮危机的触发点均为债券市场,在美国是次级债务,在欧洲则是主权债务,那么在此背景下,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必要性是上升了,还是下降了?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后,我们再看看亚洲债券市场合作的最新进展,以及中国所付出的努力和未来的方向。 亚洲债市崛起 首先一个问
债券违约透视
占军随记 | 2016年05月16日
总量16.9万亿,涉及发债企业4200家,债券笔数1.54万笔。分析债券违约风险,这是全样本 最近,对中国债务负担的讨论很热烈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在今年4月份推出的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》中,以不同寻常的篇幅,专门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和银行业不良贷款。之后,5月7号出版的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,谈到了债务泡沫破灭的问题。以上种种,恰逢4月份以来国内债券市场调整和违约事件频发,以致对债券违约风
腾挪债转股
占军随记 | 2016年05月09日
评估债务的可持续性,要同时兼具三重维度:一是杠杆率水平,二是融资成本,三是企业盈利能力。单看其中任何一个,都会失之偏颇
耐人寻味的降准
货币政策要为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,同时也要留足储备,以应对更具挑战性时刻的到来 时隔四个月,2月29日,人行再次宣布降准。这令此前几天一直为拆借资金而奔忙的交易员们,松了一口气——其实每逢春节过后,货币市场大都会如此,因在节前出于保支付等考虑,人行会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,这次是通过逆回购和定向工具等方式,投放了万亿量级,而节后需要回笼,再加上最近外汇占款下降挤压人民币头寸、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不低以及赶
人民币汇率之锚
新年伊始,全球金融市场便尽显猴性本色,其变盘之快,波动之大,令人眼晕。道琼斯指数跌9.52%,欧股Euro Stoxx削去11.78%,日经指数下行12.88%,石油则以28.32%的降幅落至29美元下方。在外汇市场,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差一度走阔至1600点,导致人民银行入场干预;美元兑港元至7.82,距弱方兑换保证7.85仅一步之遥。香港隔夜人民币拆借利率最高飙升至66.82%,恒生指数跌了12
债市泡沫知多少?
中国债市已呈现泡沫的某些初步迹象,应关注潜在触发因素的变化 近来,关于债市泡沫的议论不绝于耳。有人认为,中国债市的杠杆率并不高,所以对泡沫的过分担心是杞人忧天。反对者则坚称,有些地产债的发行利率甚至与政策性金融债相当,是过度炒作,而个别机构的投资杠杆已达数十倍,若再不控制,可能崩盘。今年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不已,全球债市也是前有4月下旬的欧、美、日债券狂跌,后有12月中旬刚刚发生的美国高收益债券的集
长期利率下行之后
评价融资成本高低与否,长期利率是关键要素。而企业有无意愿做中长期投资,除判断项目前景外,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可得性如何,也是重要考量。所以,正如笔者在《财新周刊》7月27日专栏“长期利率有望下行”一文中所说,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,长期利率能否下行,通常被视为其传导机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;而2008年危机以来,全球各大央行想尽办法、百般创新,无非试图降低长期利率,引导企业有意愿做长期投资。 但压低
SDR时代的中国债市
人民币是否被纳入特别提款权(SDR),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执董会结束后,便见分晓。加入与否,都不会改变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,所以要怀有淡定的心态。虽如此,种种迹象显示,有关方面对此极为重视,似乎是下了志在必得的决心。将由美国阻碍而导致的IMF份额及治理改革搁浅作筹码,有助加大成功的概率,姿态是合作而非请求。 这种重视也体现在行动上。除大力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,加大资本账户
汇改的制度含义
2015年8月11日的汇改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此前,在岸人民币(CNY)兑美元的波动率1.7%,大幅低于2014年的2.0%,离岸人民币(CNH)兑美元的波动率略高,也只有2.1%,远低于2014年的2.7%,说明市场对汇改的预期不充分;因为意外,所以反响似乎也更强烈。 一种声音认为,这是典型的竞争性贬值——尽管在中国经济结构性放缓,尽管面对日元、欧元等大幅贬值,尽管市场早有贬值压力,而央行一直
长期利率有望下行
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,长期利率能否下行,被视为其传导机制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志。2008年以来,无论是全球各大央行的量化宽松,还是扭曲操作,主要目的之一都是试图降低长期利率,引导市场主体有意愿做长期投资。在中国,因物价低迷、企业财务压力沉重、投资前景暗淡,导致货币需求不足,降低长期成本的心情自然较为迫切。 2014年11月以来,央行实施了四次降息、三次降准,多次调低逆回购利率,加上一些定向操作,
货币需求严重不足
当前,流动性极度宽松,货币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。银行间市场隔夜和七天回购利率分别为1.10%和2.05%,三个月Shibor仅2.92%,较年初的3.49%、4.84%和5.14%显著下降。在中国金融市场上,大概只有2005年和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这两段的利率低于或相当于现在水平。以往各机构都手持现金待价而沽,如今多主动寻求拆出资金,且在价格上基本没有谈判余地。现在银行间回购和拆借交
占军随记
131篇文章 1612天前更新
高占军,哈佛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。经济学博士,金融学博士后。 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。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。三峡集团顾问。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,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。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
美国大选——又一个历史巧合?
不仅仅是流动性危机
欧央行宣布紧急债券购买计划
美联储祭出紧急货币政策工具
美国关键经济数据意外走弱的双重含义
与鲍威尔讲讲理
偶像德拉吉:冲击货币政策新底线
当中央银行遭遇贸易战
关注Jackson Hole
衰退的征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