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希腊退出欧元区不至于造成雷曼般的崩溃,因市场对此早有预期,且迄今各方已做了很多准备

 

 

(财新专栏作家 高占军)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再起:股市暴跌,5月市值大幅缩水4.1万亿美元;欧洲脆弱国主权债重挫,意大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6%,西班牙则达6.7%,融资成本之高已到难以持续的危险边缘;信用违约掉期(CDS)更急剧蹿升;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.24关口,创两年新低;大宗商品极度疲软,黄金和石油价格骤降。对比之下,大量资金流出寻找避险资产,导致德国和美国国债飙涨,美元汇率急升。德国二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为零;美国十年期国债降至1946年以来的最低点1.59%;英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.64%,为自1703年有记录始见。

  此轮风暴,主因又是欧洲。希腊组阁尝试多次未能成功,需6月17日举行二次大选重新来过。若势力强大的左翼党派执政,则可能就此前的救助方案重新谈判,增大了希腊无序违约或退出欧元区的变数。西班牙赤字未如期达标,期限被放宽后问题能否及时解决仍属未知;同时,该国第三大银行坏账严重,西班牙政府希望欧央行(ECB)帮助融资纾困的请求遭拒,更有评级机构一个月之内三次下调其主权评级;个别银行出现挤兑现象。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,不知幸抑或不幸,奥朗德当选了法国总统,致使德法同盟破裂,让本来就极其低下的政治解决欧洲问题的效率大大下降,令人忧心。

  问题确实十分严峻。希腊再次成为焦点。甚至刚刚结束的八国集团峰会,在会议声明中都罕见地呼吁想办法让希腊留在欧元区。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概率被放大,确实已没什么不可能。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担心若希腊退出,会让2008年9月雷曼破产后的混乱场面再现。

  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影响当然不容低估。但笔者以为,若一年前退出,其影响堪比雷曼。然而现如今情况已有显著不同,原因在于市场对此早有预期,且相关各方一年来已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,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希腊退出的冲击,换言之,现在不必过于担心了。

  首先,希腊今年3月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主权债务重组,将其3500亿欧元的债务减掉了三分之一,令市场的负担显著减轻。

  第二,银行通过增资,资本充足率有所提高,保护垫较前增厚。

  第三,建立了防火墙。虽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份额增资结果未知,但欧洲各国已向IMF提供2000亿欧元贷款。欧洲稳定机制(ESM)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(EFSF)也将于7月正式合并运行。

  第四,ECB对银行已进行数次长期贷款,规模高达1万亿欧元,很好地解决了银行业的流动性问题。此机制在必要时可随时启用。

  第五,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于2月缔结了政府间条约。此“财政契约”的签署,除约束功能外,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统一发债机制的建立,为欧元债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。

  所以,一方面,希腊这枚定时炸弹的“当量”已大大减弱;另一方面,有上述若干强力手段可随时动用,包括ECB降息和启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计划。这些在一年前是难以想象的。此外,不乏备用的武器在研究成熟后适时祭出,包括发行欧元债券、ESM直接向银行注资、制定欧元区的“存款保险制度”等。总之,以分量足够的一揽子应对方案作后盾,让希腊有序退出,其影响虽大但应可承受。希腊已成为欧元区的一大负担和“麻烦制造者”,对于希腊而言,离开欧元区虽短期有震痛,但长期看实为好事,让她有手段和空间自我调整。

  分析至此,难以回避的最后关键环节仍然是政治决策机制与效率:昔日的德法同盟已成明日黄花,如今两大阵营已成分裂之势,那么如何就此达成共识呢?最终决策又该怎样做出?这才是目前最令人担心的问题。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占军随记

占军随记

1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高占军,哈佛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。经济学博士,金融学博士后。 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。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。三峡集团顾问。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,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。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