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高于其法定基准,发出了利率并轨提速的强烈信号
 

【战胜市场】(财新专栏作家 高占军)长期以来,中国实行的是双轨利率体系:一边是以存贷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;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、影响日益深入和广泛的金融市场利率,包括债券利率、回购利率、同业拆借利率和掉期利率等,甚至理财产品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。

   利率体系的当前架构,有其存在的内在逻辑,但注定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过渡阶段的产物。而利率市场化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,其最终完成,所需时间会相当漫长,且自始至终,两个体系的磨擦与碰撞断难避免。除此之外,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,管制利率的调整与变动并非可以完全自主,受到开放的程度、汇率制度选择、传导机制和利益平衡等多方面的制约。以上因素,导致中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结构非常复杂,不易为外人理解。

   迄今为止,为推进利率市场化,已经采取了不少举措,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,贷款利率可在基准之下有一定浮动等。这些措施,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比如,2011年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为6.56%,5年以上也不过7.05%,但当年银行体系实际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高达8.1%,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性降低,通过压低利率争夺客户的倾向大大减弱——这意味着较之存款,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。以此观之,未来存款利率的放开,将成为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的关键。

   实质性的一步终于迈出。2012年6月8日,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,同时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0.8倍,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利率基准的1.1倍。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降息;与历次不同,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: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高于其法定基准,发出了利率并轨提速的强烈信号。

   存款利率差异化的时代就此开启。政策出台后短短数周几经变化,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呈现多样化:活期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至0.44%;对于一年以内的存款利率,一些银行维持降息前不变,另外一些银行上浮10%;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,大型银行多下调至基准,多数中小银行或维持降息前不变,或上浮到顶。

   基于不同策略,对存款利率上浮一般都附加条件。有的对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存款才上浮,以主动选择客户,完善结构;有的对保证金存款不执行上浮利率;还有银行对两年期以上个人存款上浮,对公存款则执行基准利率。

   当然,反观整个过程,银行心态的复杂以及现实的压力也一览无余。第一反应往往是稳定息差。所以,较为自信的银行先是将所有定期存款利率均锚定为新基准;但面对他行压力,随后又接连上调至有竞争力的水平。存款利率的频繁调整,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,有媒体用“三级跳”、“一日游”等词汇加以描述,颇为形象。

   银行在行动。随着存款利率弹性加大,定价至关重要。一段时间以来,银行早已通过搭配色拉油、购物券、充值卡或实物黄金等方式,在竞争存款。但定价能力不能完全通过小恩小惠来改善。利率差异化后,需要拼的是服务,服务的差异化决定了定价的差异化,这是关键。唯有如此,银行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,存款利率也才能真正市场化。

   利率市场化早已破局。此次是向纵深发展,进入攻坚。因时点的特殊性,对效果需进一步评估,但是一次很好的预演。随着弹性的增大,其主动性及与金融市场利率的联动性会显著加强,利率就在逐渐并轨了。而一旦利率并轨完成,则可以预见,未来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中间目标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。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占军随记

占军随记

1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高占军,哈佛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。经济学博士,金融学博士后。 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。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。三峡集团顾问。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,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。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