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一、防范金融风险:一个全球性课题

 

二、中国问题的复杂性

三、去杠杆“双管齐下”

四、化解金融风险,防范“灰犀牛”

化解“灰犀牛”类金融风险,要从大局着眼,综合施策。信用风险的根源是企业杠杆率高、产能过剩、资源错配和刚性兑付,并缺乏完善的违约处置机制,应对症下药。流动性目前有诸多短板,资金链的断裂往往最先发生在这些薄弱处,要坚持金融去杠杆,但也必须注意循序渐进,同时让利率的形成真正市场化,以及重建资金供应渠道。而化解溢出风险的关键,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,重视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,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,加强监管协调。“灰犀牛”是知道有、看得见但又不见得马上发生的风险,对“灰犀牛”要保持警惕,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应对预案,并在重大风险隐患强化时,及时出手。

具体来说,为达到预期效果,并避免极端局面发生,对于决策者来说,达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共识是十分重要的,笔者称之为化解金融风险四策。

1.保持政策的连续性

应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,避免信用过快扩张,防止资金脱实向虚,推高杠杆。同时,加强监管,阻断金融部门之间不必要的连结,控制银行体系表外规模,规范资产管理业务,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门槛和风控要求,鼓励可持续的业务模式,降低债市杠杆率,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标准。

在此过程中,更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,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。否则,可能会有三种不利局面出现:

一是容易出现大起大落,并导致反复和“夹生”。而“夹生饭”“回锅”不易,不“回锅”则难以下咽。一个例子是:2014年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经生效,但2015年因不再强调,导致反复,让好不容易取得的效果付之东流。

二是可能削弱监管的权威,影响对监管的信心,结果是永无休止的“猫捉老鼠”的游戏。

三是可能会忽视制度建设,压抑市场机制,难以抓住关键点,在轻重缓紧、循序渐进方面,也不易兼顾周全。

2.建章立制,以市场化方式实施监管

防范溢出风险,需更多依靠制度和法律法规,这样既系统周全,又可持久。尽量避免过多的行政方式,否则易陷入“一松就出问题,随后再紧,乃至周而复始”的怪圈,令市场参与者和监管部门都无所适从。真正的好监管,是在完成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后,以监督其执行为已任,以对违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行为问责为主。在这方面,要做的事情很多,其中就包括2016年底搅乱市场的货币基金挤兑问题和“国海事件”暴露出的“代持”问题。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 《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》,在限制定制货基、风险准备金、提高资产配置要求及质押品资质等几个方面做了新的规定,就是在此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。

3.加强监管协调

中国目前是实际上的混业经营,但分业监管。在部门利益严重和监管竞争加剧背景下,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。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,并演变成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,原因之一便是如此。必须加强监管协调,以降低决策成本,消除信息割裂和不必要的相互猜疑,精确识别与判断风险,并采取及时、有力措施预防和解决。

当下,为去杠杆、挤泡沫和防风险,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同时收紧,方向是正确的。但在多管其下的重压之下,如政策和监管协调不到位,可能加大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。当然,各方对目前监管协调的能力高度信任,对监管层在风险防范以及当危机出现苗头时的应紧水准高度认可,因此,局面失控的危险应当可以避免,但仍不能掉以轻心。中国曾于2013年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(即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),是一个尝试。在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,又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(金稳委),各界寄予很高期望。

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。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为适应分业经营、分业监管的需要形成的,但金融业已从原本的分业经营走向实际上的混业经营。业态已变,若监管和法律未相应改变,一方面会导致市场主体无所适从,另一方面也一定会留下诸多制度、法律漏洞,从而加大风险隐患。

4.对“灰犀牛”不能视而不见,应对重大风险必须有预案

当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时,可能会有一些风险出现,然而并不总是需要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出面。正常情况下,大部分风险市场都能够自行消化,此时就应当交给市场,让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。但是,当市场波动剧烈并可能导致失控而风险溢出时,则要求有关当局及时做出适当反应。

2016年末的债券市场暴跌,可算是一个经典案例。当时,现券收益率大幅上行,货币市场趋于冻结。市场的恐慌情绪在12月15日达到顶点,各期限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纷纷跌停,15分钟熔断收市,场面惊人,历史上属于首次。这次市场暴跌,影响的因素很复杂,归结起来,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因素,包括人民银行收紧货币政策、美联储加息、全球(包括中国)的通缩预期消失而经济前景转好等;二是债券市场的杠杆率较高,所以遇到调整,易放大其影响;三是超预期事件,包括国海证券的“萝卜章”事件,以及货币基金遭遇大额赎回、资金链面临断裂危机;四是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集中爆发。

这轮债市风暴,市场风险、流动性风险、交易对手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出现,并发生交织和共振,进一步传导到其他市场,导致股市大跌,汇率贬值预期强化,风险开始溢出。值此危急关头,市场失灵,亟需有关当局出面,恢复参与者信心和秩序。好在人民银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及时采取了行动,一是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和窗口指导,二是为“国海事件”谈判乃至解决方案的形成,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。这非常及时和必要,若非如此,市场信心可能崩溃,风险将进一步发酵和扩散。

“黑天鹅”虽难以预料,但“灰犀牛”是始终若隐若现的,对此应保持警惕,提前做好应对预案,并在必要时坚决实施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,这至为关键。

本文发表于2017年11月份出版的《财经年刊(2018:预测与战略)》 

  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占军随记

占军随记

131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高占军,哈佛大学访问学者。曾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。经济学博士,金融学博士后。 长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。中国证券业协会特聘专家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家组成员。三峡集团顾问。中债资信评估公司顾问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,中国债券论坛首席经济学家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。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

文章